买房这件事,到底值不值得赌上全部身家?
最近跟几个朋友聊天,话题总绕不开房子。说来也怪,中国人对房产的执念简直刻在骨子里。我有个发小,去年咬牙买了套二手房,现在天天跟我抱怨月供压力大。但你要问他后不后悔?他准会梗着脖子说:"好歹是个窝!"
说实话,现在的房产市场真是让人摸不着头脑。一方面政策松了又紧,贷款利率忽高忽低;另一方面,年轻人买房越来越难,租房又总觉得不踏实。我表弟在互联网公司干了三年,攒的钱连个厕所都买不起,气得他直说要去鹤岗定居。
记得十年前,我买第一套房时首付才两成。现在?没个百八十万存款,连看房的勇气都没有。更夸张的是,有些楼盘开盘当天就售罄,售楼处门口排队的阵仗比春运还壮观。你说这些人图啥?投资?自住?还是单纯怕错过?
说到投资属性,现在的房子可不像十年前那样稳赚不赔了。我认识个做中介的老哥,他说现在带客户看房都得先打预防针:"这房子买了可能三五年都涨不动,您得想清楚。"尤其是那些远郊新盘,配套跟不上,租都租不出去,纯粹是个烫手山芋。
但你说租房就轻松吗?我有个女同事,三年搬了五次家。最后一次是因为房东儿子要结婚,提前两个月就把她赶出来了。那天她抱着猫站在路边给我打电话,哭得那叫一个惨。从那以后她就魔怔了,天天研究公积金贷款政策。
其实吧,我觉得现在年轻人对房子的态度挺分裂的。一边骂房价高,一边又拼命攒首付。我健身房的私教,月入两万五,住着月租3500的合租房,却省吃俭用存钱买房。问他为啥不先改善居住条件,他说:"租得再好也是别人的,心里不踏实。"
这种"有房才有家"的观念,在咱们这儿真是根深蒂固。我丈母娘到现在还念叨,说我们结婚时没买婚房是最大的遗憾。可当时我们算过账,买套像样的房子得背上三十年房贷,想想都腿软。现在租的这套三居室,虽然每年涨点租金,但至少想搬就搬,工作调动也不怕。
说到租金回报率,现在很多城市的房子租售比低得可怜。我粗略算过,在二线城市,一套300万的房子月租可能就4000块,年收益率不到2%,比银行定期存款还低。但为啥还有人前赴后继地买?大概都指望着房价能涨吧。
不过最近两年,这种预期正在被打破。我关注的一个小区,五年前开盘价3万,现在挂牌价还是3万,算上利息和税费,早买的人其实亏了。更惨的是那些买在最高点的,现在想卖都找不到接盘侠。有个业主群里的段子说:"现在卖房得像相亲似的,得把自己房子夸出花来。"
当然啦,也不是所有房子都不行。核心地段的优质房源依然抢手,但那个价格嘛...反正我是连看都不敢看。有个做金融的朋友说得挺实在:"现在买房得像买股票,得会挑时机、选标的,闭着眼买就能赚的时代早过去了。"
说到这我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。现在年轻人买房,越来越看重配套和品质。以前大家只在乎面积和价格,现在要是没个地铁、没个好学校,再便宜也少有人问津。我表妹去年看房,跑了十几个楼盘,最后选了个单价最贵的,就因为小区里有游泳池和健身房。
其实冷静想想,房子终究是个住的地方。要是为了买房降低生活质量,天天吃泡面还房贷,那还不如租个舒服点的房子。我认识对90后小夫妻,把买房的钱拿来环球旅行,朋友圈天天晒各国美食,看着都让人羡慕。
说到底,房产经济这个局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破。有人all in,有人观望,也有人彻底躺平。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合不合适。就像我那个买了二手房的朋友,虽然天天喊穷,但每次去他家,看他给女儿布置的儿童房,眼里都是藏不住的幸福。
所以啊,买房这事真不能跟风。得想清楚自己要什么,能承受什么。毕竟人生不止房子这一件事,对吧?当然,要是您家里有矿,就当我没说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