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子这玩意儿,到底值不值得砸钱?

说真的,每次和朋友聚会,三句话不离房子。要么是"最近又涨了",要么是"要不要再买一套",搞得跟全民炒房运动似的。我有个发小,前年咬牙在郊区买了套小三居,现在天天跟我算账:"你看啊,月供八千,租金能收四千五..."活脱脱把自己逼成了人形计算器。

房价背后的经济学逻辑

咱们先掰扯掰扯这房价为啥能这么坚挺。说白了就三点:土地财政、货币放水和中国人对房子的执念。记得2016年那会儿,我去办贷款,银行经理神秘兮兮地说:"现在不买,以后更买不起。"结果你猜怎么着?还真让他说中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种"永远涨"的预期本身就很危险,就像吹气球,总有个限度。

有个特别有意思的现象,你看菜市场的白菜涨价大家骂街,房价翻倍反而成了茶余饭后的炫耀资本。我丈母娘就总念叨:"当初要是多买两套..."这种心态简直成了全民共识。但说实话,把全家六个钱包都压在一套水泥盒子上,真的划算吗?

租房还是买房?这道选择题

我表弟去年毕业,死活要家里给首付。他算了一笔账:月供1万2,租同地段才6000。我问他为啥非要买,小伙子理直气壮:"没房怎么结婚?"这话听着耳熟吧?要我说啊,现在年轻人被这套观念绑架得太深了。

我自己就租了五年房,省下的首付款搞了点小投资,收益不比房价涨幅差。当然啦,遇上房东突然卖房是挺闹心,但比起三十年房贷的压力,这点麻烦真不算啥。不过这话可不敢当着我爸面说,老爷子准得骂我"没正形"。

那些年我们交过的"智商税"

说到买房踩的坑,我可太有发言权了。第一次看房时,中介指着样板间说"交付标准就这样",结果收房时发现连地暖都没有。更绝的是小区规划图上的"湿地公园",交房后变成了高压线走廊。现在学乖了,看房必带卷尺,规划图要拍照留证。

还有个朋友更惨,买了套"学区房",等孩子要上学了才发现学区重新划分了。要我说啊,现在打着各种噱头卖房的,十个里有八个在收智商税。特别是那种"地铁规划中"的楼盘,规划图都能给你画出花来。

未来十年,房子还香吗?

现在这形势挺微妙的。一方面人口负增长了,另一方面城镇化还在推进。我认识个做建筑的朋友说,他们县城的新楼盘都快卖不动了,但一线城市核心地段照样抢破头。这种分化会越来越明显。

有个数据特别值得琢磨:现在人均住房面积都40平了,比二十年前翻了一倍还多。等我们这代人老了,手里攥着好几套房,卖给谁去?我媳妇总说我杞人忧天,但看看隔壁日本,泡沫破灭后多少"负资产"的故事?

理性看待房产投资

说到底啊,房子首先得是住的地方,其次才是投资品。我特别反感那种"买房实现财务自由"的毒鸡汤。见过太多人杠杆拉满炒房,结果遇上调控就傻眼了。去年不是有个案例么,某炒房客手里七套房,现在月供都快还不上了。

要是真打算投资房产,我建议先算清楚几个数:租售比、资金成本和持有税费。别光听中介忽悠"稳赚不赔",天下哪有这种好事?我自己现在就把房产配置控制在总资产的30%以内,鸡蛋不能都放一个篮子里对吧?

写在最后

最近总有人问我:"现在是不是买房的好时机?"说实话,这问题就像问"股票明天涨不涨"。要是能预测准,我早发财了。不过有一点很确定:闭眼买房都能赚的时代过去了。

最后说句掏心窝子的话:房子重要,但生活更重要。别为了供房把自己活成了社畜,更别因为没买房就觉得低人一等。人生啊,说到底还是活个自在。你说是不是?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