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子这玩意儿,到底值不值得砸钱?

说真的,这些年但凡跟人聊起买房,那场面简直比菜市场还热闹。前两天同学聚会,三句话不到就开始掰扯房价,老王刚掏空六个钱包上了车,老张却嚷嚷着"现在买房就是接盘侠"。要我说啊,这房产经济就像个磨人的小妖精,让人又爱又恨。

一、房价这匹野马

记得2008年那会儿,我家隔壁小区开盘价才八千多。当时我妈念叨"这么贵谁买啊",结果现在同地段二手房都飙到六万了。这事儿特别魔幻,就像眼睁睁看着邻居家孩子从学渣变状元,你除了拍大腿啥也干不了。不过话说回来,这些年但凡咬牙上车的,现在哪个不是偷着乐?我表姐2015年在郊区买的婚房,当时觉得偏得能听见狼叫,现在地铁都通到家门口了。

但最近两年情况有点微妙。去年陪朋友看房,中介小哥张口就是"稀缺房源",结果打开手机一看,同小区在售的就有二十多套。更绝的是有套房子,半年里挂牌价从620万降到538万,房主还特意在简介里写"可谈价"。这要搁三年前,房主怕是连电话都懒得接。

二、租房的快乐你想象不到

我有个死党是坚定的租房派,这哥们儿的名言是:"买房的钱够我租到2110年"。去年他算过笔账,在我们这二线城市,300万的房子月租才4000出头,存银行利息都够付租金。更别说人家想搬就搬,上周还在金融城喝咖啡,下个月就搬去大学城吃烧烤。有回他房东要卖房,我们都说"这下完犊子了",结果人家转手就租到个带空中花园的,气得我差点把购房合同撕了。

不过租房党也有吃瘪的时候。去年疫情那阵子,好多房东突然要收回房子自住。我同事带着猫主子连搬三次家,最后咬牙切齿地说:"下次搬家不是进棺材就是进新房"。这话虽然糙,但理不糙。

三、政策这只看得见的手

现在调控政策来得比外卖还勤快。限购就像打地鼠,刚按住这个城市,那个城市又冒头。记得有年出了个"认房又认贷",我朋友圈瞬间哀鸿遍野。有个做IT的小伙子,首付都攒到150万了,政策一出直接失去购房资格,气得他连夜改行去研究政策文件。

不过话说回来,要不是这些政策拦着,房价怕是要上天。我姑父在房管局工作,他说现在系统里能看见的购房者,七成都是改善型需求。这说明啥?说明大家开始追求住得舒服,而不是单纯炒房了。这倒是好事,至少说明市场在慢慢回归理性。

四、年轻人的两难选择

现在95后聊买房特别有意思。上周打车遇到个00后司机,小伙子说:"要我背30年房贷?不如直接要我的命!"但转头看我表妹,毕业三年就张罗买房,理由是"租房给房东还贷,不如给自己还"。要我说啊,这代年轻人活得比我们明白,知道房子不该是人生的全部,但又逃不开现实的引力。

有个数据特别扎心:现在90后平均购房年龄比80后早了整整5年。你说这是进步还是内卷?我邻居家小孩才26岁,每天加班到凌晨就为攒首付,有回在电梯里遇见,黑眼圈重得跟熊猫似的。他妈还跟我炫耀"孩子懂事",听得我心里直发酸。

五、未来会怎样

说实话,我也看不清。但有几个趋势挺明显:首先,闭眼买房都赚的时代过去了,现在得会挑;其次,租房市场会越来越规范,听说以后租房也能落户了;最重要的是,年轻人开始想通了——房子是拿来住的,不是人生成败的判决书。

最近特别爱观察售楼处的变化。以前都是"稀缺楼盘""抢购倒计时",现在广告词变成"诗意栖居""生活美学"。这说明开发商也意识到,光靠制造焦虑卖不动房子了。有回看见个楼盘广告写着"给爱情一个家",我心想您直接说"给房贷一个奴隶"得了。

说到底,房产经济这场大戏里,我们都是被迫参演的群众演员。但记住啊,不管买房还是租房,生活本身才是重点。就像我那个租房的朋友说的:"住在哪里不重要,重要的是活得像个人样。"这话糙理不糙,您说是不是?

返回文章列表
相关文章

0